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创新、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。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加速,面对企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,从业者的综合素养需进一步提升,复合型人才愈发受到市场青睐。而技能提升成为了增强人才应对技术变革、提高对就业环境适应性的主要手段。
“新质”为要、“智能”赋能,是新时期传统制造业向“智能制造”转型的关键词,推进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锻造经济发展新动能,均需以人才为支撑,其相关从业人员更须通过能力提升计划,实现和数字时代同步成长,进而去契合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潮流。
刘老师自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,一直致力于自动化领域,曾参与汽车涂装生产线改造、水泥厂自动化装车控制系统研发、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等多个项目,在PLC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目前,刘老师主要负责优路教育智能制造项目PLC课程研发、授课等工作。从行业人员转型到职业教育讲师,刘老师将积淀的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,帮助更多学员走进智能制造领域,掌握知识与技能。
《“十四五”智能制造发展规划》中提出,到2025 年,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,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。面对智能制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,优路教育作为全国性综合教育科技服务机构,顺应产业需求,加快布局智能制造领域,并开设PLC、工业机器人等培训项目,以“理论学习+技能实操+就业推荐”的培养闭环,贯通人才的培养与输送链条,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据刘老师介绍,为确保培训内容紧跟产业需求,优路教育大力投入实训基地建设,对接市场需求,配备起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训设备,“一人一机”让学员可以边学边练;同时,创新性地推出了“三师带学”教学模式,多维度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。为推动学员高质量就业,优路教育深挖行业企业资源,深化校企合作模式,一方面积极对接企业岗位需求,根据需求培养学员,另一方面,邀请行业人员莅临进行技术交流,为课程更新、内容优化等打下基础。鉴于对人才培育责任的始终践行,优路教育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授予“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”。
在服务学员方面,优路教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支持体系。刘老师指出,针对学员关心的学习、就业、后期服务三大问题,除了“三师带学”“小班教学”“一人一机”等学习支持,优路教育还为学员提供后期技术答疑服务,让学员能够更加顺利胜任工作,成就职业新途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、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、数字化管理师等新职业,彰显了人才的社会需求,也是行业需求的导向标志。
近日,多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实施 “技能照亮前程” 培训行动的通知》,为职业技能培训指明了方向。职业教育作为实施技能提升行动的主体之一,刘老师表示,身为一名职教讲师,其社会责任本质是成为终身学习的桥梁——既要传递技术,更要培养学员适应变革的学习能力。其目标是实现“人人有技能、技能有价值”的愿景。
在技能人才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,优路教育将不断完善项目体系、创新教学模式等,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、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添砖加瓦。真正让“一技之长”照亮每个人的前程。